房仲真心話大公開:房價漲跌與你不知道的真相!

房仲真心話大公開:房價漲跌與你不知道的真相!
文章目錄

今天想和大家深入聊聊一個牽動無數家庭的敏感話題:房價。身為一個每天穿梭在不同房屋,親手打造人們夢想家園的裝潢師傅,我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脈動,以及各種關於房屋買賣的資訊,可說是耳濡目染,也聽過不少關於房仲的傳言,像是「房仲其實私下希望房價下跌」、「仲介費是墊高房價的元兇」等等。這些說法是真的嗎?今天我將以我多年累積的專業經驗和獨到見解,從更深層次的面向來剖析房仲的真實立場,打破坊間流傳的迷思,並教大家如何運用一些小技巧,篩選出一位真正負責任、值得信賴的好房仲。


台灣房市的迷思與困境:高房價的成因與社會影響

台灣的房價居高不下,相信這已經是大家習以為常的現象,但這個現象背後所隱藏的社會問題,以及對於一般民眾的影響,卻是我們不能不正視的。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,台灣的GDP中,與房地產相關的產業占比已經超過了驚人的50%,這也使得房地產市場儼然成為一個「大到不能倒」的龐大遊戲。由於房地產的獲利空間相對其他產業來說更為誘人,導致許多原本應該投入到企業研發、產業升級的資金,都紛紛流向了房地產市場,這也間接使得台灣的整體產業發展,面臨升級轉型的瓶頸。

對於一般民眾而言,高房價不僅讓購房的夢想遙不可及,更連帶影響了租屋市場,不斷攀升的租金,再加上長期以來薪資成長停滯的問題,讓許多人連最基本的居住需求都難以滿足。為了能夠有個安身立命之所,許多人不得不將大部分的薪資,投入到支付高額的頭期款、背負沈重的房貸,或是繳交不斷上漲的租金,這也導致可支配所得大幅縮水,沒有多餘的資金可以消費,進而使得社會內需持續低迷,經濟成長動能也隨之減弱,形成一個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。


房仲真的是炒房的幕後黑手嗎?打破迷思,深入解析

在這樣的大環境下,房仲業自然而然就成為了眾矢之的,許多人將高房價的矛頭指向房仲,認為是他們不斷拉抬房價、從中牟利,甚至將仲介費視為墊高房價的幫兇。但事實真的是大家所想的那樣嗎?房仲真的都是炒房的幕後黑手嗎?接下來,我將從三個關鍵觀點來一一分析,帶領大家揭開房仲業的神秘面紗:

一、仲介費真的是墊高房價的元兇嗎?

首先,我們必須先了解不動產經紀條例的相關規定。根據條例內容,房仲業者向買賣雙方收取的仲介報酬總額,不得超過成交價的6%,這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「買2、賣4」的說法。許多人可能會認為,買方和賣方各自負擔一部分的仲介費,但實際上,賣方的仲介費是從房屋的成交總價中提撥出來,而買方則是另外支付一筆仲介費用,因此,嚴格來說,仲介費的負擔最終還是落在買方身上。

以一個屋主不願意賠售的房屋為例,其成交總價通常是由賣方實際想要拿到的金額,再加上賣方所需要支付的仲介費所組成。如果房屋是在105年之後取得的,賣方在出售房屋時,可能會被課徵高額的房地合一稅,這也會間接墊高房屋的售價。舉例來說,假設一個屋主在9個月前以900萬買入一間透天厝,因為某些原因必須出售,但因為持有時間未滿一年,將面臨高達45%的房地合一稅。如果屋主希望實賺100萬,就必須將房地合一稅,以及其他相關稅費都加到房屋的總價中,才有可能以高於1157萬的價格成交。

雖然仲介費確實會對房價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,但其影響程度相較於稅費、市場供需、屋主心態等因素而言,仍然顯得相對有限。更何況,並非每一個成交的案件都能順利收取滿額的仲介費,許多精明的買方也會在購屋過程中,與房仲進行議價。

二、房仲真的會刻意哄抬房價、從中牟利嗎?

許多買方在看房時,都會感覺房仲似乎總是站在賣方的立場,不斷要求加價,讓買方覺得自己好像永遠處於劣勢。難道房仲真的會為了多賺一點仲介費,而刻意哄抬房價嗎?我們可以從兩個不同的層面來探討這個問題:

  1. 多賣100萬,房仲到底能賺多少?

    我們假設一間成交價為1000萬的房子,房仲若收取6%的仲介費,約可獲得60萬的報酬。如果房仲成功將房價抬高100萬,等於會多收6萬的仲介費。然而,這多出來的6萬仲介費,通常還需要與公司以及其他共同合作的同事拆分,最後真正落入房仲個人口袋的,可能只有1.5萬左右,甚至更少,扣除相關稅金後,實質收入會更低。由此可見,一般的房仲並不會為了多賺這一點微薄的仲介費,而刻意拉抬房價,大部分的房仲還是希望能夠促成交易,讓買賣雙方都能滿意。

  2. 如果房仲同時也是投資客,或是屋主呢?

    當然,我們也不能排除部分房仲,可能會自己身兼投資客的角色,或是利用家人、親戚的人頭買房,當房仲同時也是屋主時,他們刻意拉抬房價的動機,就不僅僅只是為了賺取仲介費,而是希望能夠同時賺到房屋的價差和仲介費,達到雙重獲利的目的。因此,我們才能說,只有在「房仲即是屋主」的情況下,才有可能會刻意拉高買方的價格。

總體而言,房仲業真正看重的,是成交的數量,而非單一物件的價格,畢竟只有成交量越高,他們的收入才能夠水漲船高。

三、房仲的真正立場是什麼?他們真的希望房價下跌嗎?

既然房仲追求的是成交量,而非單一物件的價格,那麼房仲應該比買方更希望房價下跌才對?但為何每次只要提到房價下跌,房仲的反應卻通常都是強烈反駁或極力否認?其實,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,房仲業的銷售方式,通常是透過「喊漲」來刺激買氣,因為這是一種最簡單、也最有效的銷售策略。

房地產市場與一般商品的供需法則有所不同。一般而言,價格越低,需求量越高;價格越高,需求量越低。但房地產市場卻恰恰相反,當房價越高時,大家對於房價持續上漲的期望也越大,反而會更積極追價購買;反之,當房價下跌時,大家對於房價持續下跌的恐懼也越大,反而會選擇觀望,等待更好的進場時機。因此,只要房仲能夠營造出房價上漲的氛圍,買方就會更願意追價買單,房仲也更容易促成交易,從中賺取仲介費。

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買房時,很難真正將房子當成單純的自住需求來考量,而是會不斷地思考房價的漲跌,並將其視為一種投資。更甚者,有些房仲在銷售房屋時,並不會從買方的需求與負擔能力出發,而是不斷強調房屋的「未來發展」、「升值潛力」、「現在不買以後會更貴」等話術,讓買方忽略了自身的需求與風險。


如何在茫茫房仲海中,找到一位真正負責任的好夥伴?

許多人對於仲介費的不滿,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,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得到相應的專業服務,認為房仲的工作,應該是要盡力降低買賣雙方的糾紛、保障交易安全,但實際上,有些房仲在遇到問題時,卻會選擇推卸責任,讓買方覺得自己花了大筆仲介費,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。

因此,我特別整理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方式,讓大家可以快速判斷眼前的房仲,是否是一位真正負責任、值得信賴的好夥伴:在帶看房屋的過程中,可以主動詢問房仲一些在成交後,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,並仔細觀察對方的回答。

舉例來說:

你可以詢問房仲:「如果這間房子在交屋後,發現有漏水的情況,那要怎麼處理?」

  • 負責任的房仲: 會明確告知處理流程、相關的法律責任歸屬,並承諾會盡力協助買賣雙方協商解決。
  • 不負責任的房仲: 可能會說:「不會啦!這間屋主都住好好的,沒有聽說過有漏水的問題。就算有漏水,那也是屋主的問題,不干我們的事。」

如果房仲的回答中,經常出現「我覺得」、「本來就是」、「應該是」等詞彙,代表他們內心深處認為,這些問題的責任並不在他們身上,遇到問題時很可能會選擇推卸責任。

評估重點負責任的房仲不負責任的房仲
處理問題的態度會主動協助解決問題,保障交易安全會推卸責任,認為問題與自己無關
回答方式會明確告知處理流程,提供解決方案、建議回答含糊不清,常使用「我覺得」、「本來就是」等詞彙
責任感願意承擔責任,為客戶爭取最大權益缺乏責任感,遇到問題會踢皮球
專業度對於房地產相關知識瞭若指掌、能提供專業建議專業度不足、對法規不熟悉、無法提供有效幫助
服務態度積極主動、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、盡力協助被動消極、只關心成交、缺乏服務熱忱

對於沒有經驗的首購族來說,房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,他們的專業程度、服務態度、以及責任感,都會直接影響未來購房的結果,甚至可能會決定你未來是否能夠順利擁有一間理想的家。因此,在選擇房仲時,千萬不能掉以輕心,一定要慎選一位願意站在你這一邊、能夠提供專業協助、並且願意負責的好房仲。


總結:購房之路,需要專業與誠信並行

房地產市場是一個複雜多變的市場,房仲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但同時也面臨著許多質疑與批評。我認為,房仲的本質應是服務業,他們應該為買賣雙方提供專業的服務,協助他們順利完成交易,而非一味追求成交量,從中謀取私利。希望透過今天的深入分析,讓大家對於房仲的真實立場有更深入的了解,並能夠學會如何選擇一位真正負責任、值得信賴的好房仲,讓你的購房之路,能夠更加順利、安心。


瘋狂設計師 Chris
老師傅 Mark
Home Type 家居 是一個致力於提供實用資訊的居家裝潢與設計平台。由具有超過20年裝潢工程經驗的專家 Mark 創立,我們的內容涵蓋從居家裝潢設計、水電維護、建築材料選擇,到家具與家飾的搭配技巧。此外,我們還提供買屋驗屋的詳細指南,幫助購屋者在購房過程中避開陷阱,選擇最適合的居所。我們的宗旨是透過專業的知識與經驗,讓每位讀者在家居裝潢過程中都能少走彎路,輕鬆打造舒適、實用且美觀的居家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