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房是人生大事,但你知道嗎?其實在買房的過程中,透過不同角色的轉換,是有機會讓費用減少的。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,如何在買中古屋時,聰明省下服務費,並在議價過程中,盡可能壓低房屋總價。
如何挑選一位「真」專業房仲?
人品與專業度:先談專業,人品再說
選擇房仲,我認為可以從「人品」和「專業度」兩方面來考量。人品需要長時間相處才能了解,但專業度卻可以從一開始接觸就略知一二。我會觀察房仲提供的物件是否符合我的需求,而這也取決於我與房仲溝通時,是否清楚表達了我的需求。
案例分析:我夢想中的家
如果我今天要買房,我會希望我的房子:
- 環境優美,有綠地、開闊的天際線。
- 格局方正,棟距要遠,戶外景觀無遮蔽。
- 生活機能良好(這也包含在環境中)。
當然,預算也是考量的重點,我會盡可能誠實告知我的預算範圍,因為隱藏預算對買房沒有任何幫助。
「明確」的需求,是找到好房的關鍵
一般來說,大家的需求都很籠統,例如「環境要好、棟距要夠」等等,這些都太過模糊。我認為,至少要有一個明確的需求,像是:
- 區域別:例如,鎖定中山區附近的物件。
- 房型:電梯大樓或公寓?
- 樓層戶數:一層幾戶?
- 室內坪數:我認為兩人居住,主建物15-16坪會比較舒適。
這些明確的需求,才能讓房仲更有效率地幫我找到合適的物件。
專業度檢視:從稅法角度切入
除了物件是否符合需求外,我認為檢視房仲專業度,還可以從稅法角度切入,例如:
- 房地合一稅
- 持有年限與稅率
- 自用、營業用或出租的稅務差異
一個專業的房仲,應該要能清楚說明這些稅務相關的問題,而不是只會從實價登錄撈資料給你。
房仲的服務態度
除了專業知識外,房仲的回覆速度也很重要。如果我半夜2點傳訊息給他,他當然不需要馬上回覆,但至少要有基本的回應。此外,房仲應該在了解我的預算後,針對我的狀況給予建議,分析市場行情、物件競爭力等等,這些都是專業的展現。
我不接投資客物件:避免糾紛
我個人在接賣方物件時,幾乎不碰投資客的物件。因為投資客為了快速獲利,可能會在裝潢或修繕上偷工減料,導致後續產生糾紛,像是交屋後地板翹起來等問題,這些都會很麻煩。
房仲的選擇與客戶的分類
如何判斷房仲是否在唬爛?
除了從稅法等專業知識判斷外,我還會上網搜尋房仲的相關資訊,看看是否有任何負面報導。因為有些從業人員可能涉及不法,但卻能透過掛名的方式繼續從事房仲業。
房仲也會選擇客戶
如同客戶會選擇房仲,房仲也會選擇客戶。我會希望客戶在看過我提供的物件後,能給予回饋,這樣我才能調整方向,更精準地幫他找到合適的房子。 以下為我將客戶分類的方式:
客戶類型 | 特徵 |
---|---|
A咖客戶 | 對市場有一定了解,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,出價合理,決策果斷。 |
B咖客戶 | 會出來看房,但可能需求不明確,決策時間較長。 |
C咖客戶 | 看房意願低,需求模糊,資訊不透明,決策猶豫,會被我放在最後處理的對象。 |
A咖客戶會優先獲得我提供的優質物件,而C咖客戶則可能被我當成測試物件的對象。
房仲與客戶的相處之道
我覺得,房仲與客戶的關係是互相的,我會盡力幫客戶找到合適的房子,也希望客戶能信任我、尊重我的專業。因此,我希望客戶能老實告知底價、明確表達需求,並在看到合適物件時,能果斷做出決定。
議價與交易的眉角:下斡旋的藝術
斡旋是什麼?
斡旋的意義在於議價,買方透過支付一筆斡旋金,表達購買的誠意,同時也能藉此試探屋主的底價。
斡旋金額怎麼給?
一般來說,斡旋金約為5-10萬,而買方在下斡旋前,應該要先開出自己心目中的價格。這個價格當然不能亂開,必須經過房仲的專業評估,參考實價登錄等資訊後,再決定一個合理的價格。
開價與底價的迷思
通常屋主開價會比底價高出一成左右,例如,如果底價是1500萬,開價可能會是1700萬。但如果物件夠好,屋主也可能開出接近底價的價格。
價格類型 | 說明 |
---|---|
開價 | 屋主最初開出的價格,通常會比底價高。 |
底價 | 屋主心目中最低可接受的價格,通常是經過市場考量及房屋狀況評估後所訂定。 |
實登價 | 根據實價登錄的資訊,反映市場行情的價格,通常會作為銀行鑑價的基礎。 |
下斡旋的小技巧
- 銀行貸款解約條款:如果我真的非常喜歡某個房子,但又擔心銀行貸款成數不足,我會在斡旋書上加上解約條款,表示若銀行貸款成數未達預期,則斡旋失效。
- 先向銀行詢問貸款額度:為避免因貸款問題而解約,我會在下斡旋前,先向熟識的銀行詢問貸款額度。
提醒: 有些仲介不喜歡買方壓解約條款,因為這會增加他們的作業風險,但如果我認為這個物件值得,我會盡力爭取。
買房陷阱與應對:小心駛得萬年船
交易過程中的陷阱
- 假裝有其他買家:有些房仲會製造有其他買家競爭的假象,藉此促使你盡快下決定。
- 房屋瑕疵:簽約後,才發現房屋有滲漏水、電線老舊等問題。
如何避免買房糾紛?
- 驗屋:交屋前,仔細檢查房屋狀況。
- 協調:若發現房屋有問題,盡快與屋主協調處理。
- 了解房屋狀況:透過地政事務所調閱謄本及建物測量成果圖,檢查是否有違建或產權爭議。
如何判斷房子是好還是便宜?
我的判斷模式
- Google街景:查看房屋外觀。
- 樂居實價登錄:了解房屋的交易紀錄。
- 格局圖:分析格局是否符合需求。
- 現場看屋:確認房屋狀況。
行情評估
我會從實價登錄的資訊,判斷房屋的總價、稀缺性,以及區域是否有其他物件在賣,藉此判斷房屋是否符合市場行情。
如何避開投資客的房子?
- 網路查詢:透過門牌號碼查詢實價登錄,了解屋主是否在近期購入,並有裝潢後再出售的情形。
- 直接詢問:直接詢問房仲,此物件是否為投資客持有。
房屋抗性與優點
- 抗性:殯儀館、廟宇等鄰避設施。
- 優點:價格便宜,符合基本需求。
買房終極建議
買房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需要長時間的學習、判斷,及與房仲良好的溝通。
- 學習: 多看多聽,了解市場行情。
- 信任: 選擇一位值得信任、專業的房仲。
- 溝通: 誠實表達需求與預算。
- 果斷: 當遇到好房時,適時做出決定。
與房仲保持良好關係
將房仲視為朋友,多與他們聊聊,建立信任感,他們會更願意幫助你找到合適的房子,甚至在過程中給予你更多額外的服務。